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邹阿江
7月29日下午,三辆汽车平稳地行驶在G5京昆高速上。队长钟城和另外8名队友结束了在河南新乡卫辉的救援任务终于返程。还有1个小时,他们就要和数日未见的亲人团聚了。
河南新乡卫辉距离成都青白江1300多公里,驱车需要16小时。回来的路上钟城开了不到两小时的车肩周炎就犯了,他和副队长陈波换了班,坐在副驾驶上闭上眼打盹。钟城包里有一个巴掌大小的笔记本,上面沾满了泥印和水渍,里面记录着他和队友从25日出发驰援河南新乡卫辉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7月27日,成都青安应急救援队由陈波带队五点四十就起床进行设备维护和油料补充,七点二十我们配合卫辉市移动公司工作人员前往市区去保障通讯工作。7月28日,从早上八点半开始到下午六点,我队共出动为群众服务17批次,劝离和转运群众近5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60%以上,运送应急通讯及食品等物资5批次......”这是钟诚日记本里的一段话,“5天的救援工作,就像是演了一部电影,但又不能像电影一样一次救下所有的人。”字迹虽潦草但苍劲,简短的文字足以记录下这支救援队伍在河南新乡卫辉五天里所有的情绪共鸣。
连夜赶往河南卫辉
“心情沉重,救援工作比想象中的复杂”
7月25日,已经停止降雨的河南卫辉水位不降反增,整个城市基本全部泡在水中,水域最深处达到2至3米。当天下午六点,钟城所在的队伍成都青白江区应急救援队义工联分队火速集结9名具有丰富应急抢险救援经验的队员和5名应急志愿者,驾驶三辆救援车辆和两台装载着救援物资的车辆,从成都青白江驱车出发,紧急驰援河南新乡卫辉水灾灾区。
“一路上14个人的情绪变化就像坐过山车一样。”钟城直言,还没有去卫辉之前,他们只是看新闻大概知道河南新乡下面有个卫辉城区内被水淹了,急需支援。就在出发前的几天里,这支队伍已经模拟了好几次汛期突发救援演练,对于常规救援工作,钟城和队员们可以说是得心应手。钟城告诉记者,在去往河南卫辉的路上,他们的心情很激动,也对队伍充满了信心。
连夜驱车16小时后,7月26日上午9时,钟诚和同事所驾驶的五台车辆顺利达到了卫辉市内。“在下S227省道的时候,除了堵车和个别地方有一些小面积积水以外,一切都在我们的预料之中。”下了高速路口后钟城和队友驱车来到了卫辉公路局领取了救灾函,便火速前往卫辉城区内。
刚到城区,14个人就被震撼了,此刻的卫辉明明烈日当空,但市区内确是一片汪洋。水面上,志愿者们吹着哨子,几十艘冲锋舟在水中来回游弋,被困中的群众们仍在等待救援。看到眼前的情景,队友们的心情变得无比沉重,“14个人都不说话了,大家好像有了心灵感应,各自从从车上跳下来,将带来的橡皮艇和物资卸下,开始实施救援。”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屹立在卫辉城区北面,这是一所河南省直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被卫辉人民视为是城市的守护地。但此刻的守护地,大门被淹,一楼被洪水灌满,情况不容乐观。钟城和队友实施救援工作的第一站就是这所医院,他们要尽快将病人及家属转运到安全的地方区。
“2000余人被困在里面,吃的喝的已够,但为了安全急需排涝和救援设备。”了解基本情况后,钟城和队友协助蓝天救援队,通过担架把只能平躺的病人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转运完病人,钟城突然一阵腰酸背痛,好像之前从未意识到这些。被水淹没的第一附属医院,此刻变得空荡荡的,橡皮艇开始往回运送最后一批病患,他听一旁病患家属说起一个刚离去的病人,“39岁的男性,全身插满了管子,抢救无效离世了。家人还来不及道别就遇到了千年一遇的水灾,造孽啊。”病患家属擦着眼泪说道,“印象非常深刻,他的脸,他的形体,完全能够在我眼前重新显现。”当天救援工作是在无言中收尾的。
“26日下午一点,救援工作比想象的复杂得多,我们分成了4个组,第一组每趟转运人员4人;第二组每趟转运6人......截止当日晚上十二点,我们的橡皮艇共计转运群众80余名,为27个社会救援队发放了方便食品、防疫消毒药品等物资。晚上十点,一同前往河南的5名应急志愿者完成工作后,返回成都了。”27日凌晨一点,钟城躺在车上记录下了第一天他和队友的救援工作内容。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赶到救援现场,钟城和队友未能在第一时间联系上卫辉当地的工作者,当天工作结束后已是午夜,第一晚他们只能将就在车上休息过夜了。
撒网式的搜救
“尽全力送更多人去安全地”
7月27日,阳光炙热,最高温度过了30度。卫辉城市内涝水位还在持续上升,在这座素有“南通十省,北拱神京”之称的县城里尚有数万民受灾人员等待着救援。
钟城和队员们的救援点已经不仅局限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了,他们摸清了城市的路线,开始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实施救援工作。“撒网式的搜救,尽全力送更多人去安全地。我们橡皮艇就像摆渡车一样,送过去5个人,回来的路上又会遇到好几波另外的被困人员,再将他们送到安全的地方去。”陈天福、李太林是钟城的队友,也是青白江区义工联应急救援队的成员。在救援的路上,三个人遇到了一件事,让他们印象深刻。
“下午5点,我们刚刚送完一批受灾人员,在返回的路上,看到远处有三个人扶着一个塑料浴盆在水里缓慢行走。”陈天福描述这当时的场景,“当时水深已经过腰了,我们立刻将皮划艇开了过去,才看清楚三个人是分别是两位50多岁的妇女和一个20岁的青年。“你们快到船上来,我们送你们去安全的地方,天要黑了这里很危险。”听到救援队伍说话,三个人连忙摇头说道,“不用了,我们扶着浴盆慢慢走出去,你们快去救更需要帮助的人,不要在我们身上浪费时间了。”两位妇女和青年人怎么劝说也不肯上船,最后陈天福和李太林也跳进了水里,硬是把三人拉到了船上。
到达安全地点后,青年紧紧地拉住了钟城的手。他借来了铅笔和纸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电话,“等卫辉水退了,如果你们还没有离开请打电话给我,我请你们去我家吃正宗的卫辉菜,请一定要给我打电话。”青年的眼神里充满了真挚和感激,钟城说,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眼神。
是被困人员也是兄弟伙
“热腾腾的饭菜有家的感觉”
“7月28日,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受灾人口近30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0.4万人。卫辉市城区积水最高峰达到2000万立方米,目前还有积水1600万立方米。”这是钟城来到卫辉第三天夜晚里写下的日记,“今天终于吃到了热腾腾饭菜,有了家的感觉。”当天救援工作在下午六点结束,卫辉的乡亲们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为救援工作人员送来了热腾腾的馒头、水饺、米饭还有炒青椒、凉拌黄瓜、卤菜......这是来到卫辉的第三天,钟城和队友们住进了卫辉志愿者营地,终于洗上了热水澡。
“李大哥送来了粑粑,很像老家的艾蒿馍馍,那个味道有家的感觉。”钟城口中所提到的这位李大哥就是他和队员们上午从水里背出来的被困人员之一。“四川成都青白江救援队的钟城、胡天良、韦川还有其他几位救援工作人员,你们的帮助我一辈子铭记在心。”这是李大哥被送到安全地点后,晚上十一点发的朋友圈,在几个小时的救援过程中,李大哥认钟城和其他几位救援队友做了兄弟。
和李大哥一同被送出的还有一位25岁的女孩。见到女孩的时候,她半个身体都泡在水里,女孩告诉救援队家中老人旧病复发,救命的药全在家里,现在找到不到可以代替的药物。女孩说就算游也要游回家里去拿药。“这种情况很多,为了保证救援效率我们必须甄别被困人员的真实诉求。”最后钟城派队友胡天良和连新忠跟着女孩去了她所在的小区,小区内一楼的水深已经到脖子了,船又进不去。
“坐到我肩膀上来,我带你进去”,队友胡天良想也没想,带上了电筒托着女孩就进去了。女孩家住在21楼,她一直跟救援队伍强调,“等我几分钟,我很就快下来。”十多分钟后,女孩手里拿着一大包药品出来了,几个人这才舒了一口长气。
救援的第四天,钟城在日记里写道,“卫辉这边的积水变质发臭了,队员们在水里面泡了好几天了,引起真菌感染,整个腿和脚底板全部都烂掉了,脖子和脸部多处也被晒伤,白一块,红一块,黑一块的,我们需要保护好队员......”。卫辉接连几日高温不断,钟城和队友们泡在水里的时间累积超过了40个小时。
“我们准备离开的当天,救援队伍明显比前一天少了,卫辉的水位在逐渐下降,救援情况得到了控制。”29日傍晚钟诚和队友们收拾好行李,汽车缓慢穿梭在城市里。
回望后面的路,一条条被水淹后的街道,在这座城市的高楼之间像是一道道血口子。
救援的过程中,钟城也听到了很多哭声:“我们的卫辉啊,谁能想到水会从这里冲下来”......但也有许多人相信,“不久以后卫辉就会好起来,恢复到从前。”
7月30日下午,青白江区应急救援队义工联分队,9个人驾驶着3辆车顺利返回。
虽然已经离开卫辉好几日了,钟城翻起手机里的照片还是会忍不住说道,“在卫辉的时候乡亲们送来的那种粑粑特别好吃,住在卫辉辛庄街的李大哥又打来了好几个电话,他说等卫辉恢复到从前了,让我们开车过去吃个安逸!”
8月2日上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内积水已排清,院门诊、急诊正式开诊。不到十天的时间,卫辉这座城市的脉搏再次跳动起来。